许多心脏病患者在心脏停搏时,经常在家里或室外等不同场合进行心脏复苏知识和技术的普及教育,建立完善的社会急救体系尤为重要。一旦诊断为心脏骤停,救援人员应果断采取紧急措施,对心脏病患者实施紧急救援。
心脏病患者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1.头后仰,气道畅通。
如果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应立即定期打击,并敲击胸骨中下三分之一的位置。轻拍一两次后,部分患者可立即恢复节律。如果患者没有失去意识,仍然清醒,可以指示他咳嗽,增加胸部压力,注意清洁呼吸道,保持呼吸道畅通。救援人员用一只手按住患者的前额,让患者的头向后倾斜,另一只手抬起患者的下巴,头颈部向后伸展,保持下巴。耳垂垂直于地面,气道畅通。
2.重复人工呼吸。
如果患者的独立呼吸停止,应尽快进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是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救援人员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的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靠近患者的嘴唇进行深而快速的强迫呼吸,每分钟重复20次左右。
3.通过挤压心脏来重建循环。
以剑突为坐标中心,食指和中指水平放置剑突,指尖上方胸骨中部为压力区域,救援人员应将手掌放在压力部位,另一只手放在手背前垂直压力,每分钟100次,压力应稳定。不要用力过猛,以免肋骨骨折。
4.必须监控心电图。
ECG监测器监测应贯穿整个抢救过程,抢救成功后应继续监测,患者至少应在ICU监测48小时。
5.降低新陈代谢,降低体温。
心跳停止后,脑组织缺氧是不可避免的结果,导致脑缺血、缺氧甚至脑水肿。此时,主动冷却可以降低颅内压和大脑代谢,增加大脑对缺氧的耐受性,减少脑水肿。尽快冷却主要是为了冷却头部。一般建议将温度降低到32度,冰盖和冰袋可用于物理冷却。
这些都是关于心脏病患者急救措施的相关知识,可以先学习,以后可能会派上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