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能损害
相较于急性肾功能损害的来势汹汹,慢性肾功能损害则是一个悄然进展、逐步蚕食肾脏功能的过程。长期未解除的尿路梗阻,就像一颗隐藏在身体内的“定时炸弹”,持续对肾脏产生不良影响。由于尿液长期潴留,肾盂肾盏持续扩张,肾实质在长期的高压压迫下,如同被不断挤压的海绵,逐渐萎缩变薄。与此同时,反复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也在不断“侵蚀”着肾脏。每次感染,炎症都会对肾脏组织造成新的损伤,肾实质细胞在炎症的刺激下,逐渐发生变性、坏死。
在这种长期的损伤过程中,肾脏启动了自我修复机制。然而,过度且无序的修复却导致了肾实质逐渐被纤维组织所取代,这一过程被称为肾纤维化。就如同伤口愈合时形成的瘢痕组织,纤维组织不具备正常肾实质细胞的功能,它的大量增生使得肾脏原本正常的结构被破坏,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逐渐丧失。随着肾纤维化范围的不断扩大,肾脏的过滤、重吸收等功能越来越差,患者会逐渐出现蛋白尿(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异常升高)、血尿(尿液中出现红细胞)、水肿(身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等症状。
如果病情继续发展,肾脏功能持续恶化,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脏病。当肾脏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即进入慢性肾脏病的终末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阶段。此时,肾脏几乎完全丧失了排泄代谢废物和维持内环境稳定的能力,患者只能依靠透析(通过机器替代肾脏进行血液净化)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
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肾功能损害,对于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影响都极为严重。因此,对于肾积水患者,早期发现、及时解除梗阻、积极控制感染等,对于保护肾功能、预防肾功能损害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定期体检、关注自身身体变化,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应立即就医,以便尽早干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