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主要适应症?
肾结石:对于大小通常在0.5厘米至2厘米之间的肾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当结石位于肾盂或肾盏内,且质地不太硬时,治疗效果更为理想。这是因为在这个大小范围内,冲击波能够较为有效地聚焦于结石,使其产生微裂纹并逐渐破碎。较小的结石在被击碎后,也更容易通过泌尿系统的自然通道排出体外。例如,直径1厘米左右的肾盂结石,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后,多数患者可在后续的一段时间内,通过大量饮水和适当运动,使结石碎片顺利排出。
输尿管上段结石:若结石处于输尿管上段,也就是靠近肾脏的位置,且不存在严重梗阻或感染情况时,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是一种可行的治疗选择。输尿管上段相对宽敞的空间,为冲击波作用于结石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碎石过程中,结石被击碎后,借助重力以及输尿管自身的蠕动等因素,有较大概率向下移动并终排出体外。像一些直径小于1厘米的输尿管上段结石,在无其他禁忌的情况下,体外冲击波碎石往往能取得不错的疗效。
结石成分:结石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体外冲击波碎石的效果。草酸钙结石和磷酸钙结石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被冲击波打碎。这是因为这类结石的结构和密度特点,使其在受到冲击波的冲击时,更容易产生应力变化,从而导致结石破碎。相反,胱氨酸结石由于其特殊的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质,质地较为坚韧,体外冲击波碎石对其效果较差,通常不建议首选该方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