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结石临床特征:非典型表现与诊断难点
膀胱结石相关尿路感染的症状呈现出慢性化和非典型化特征。经典的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发生率虽高达90%,但症状严重程度往往与感染程度不一致。患者常表现为持续性尿频伴下腹部不适,而非急性感染的剧烈尿痛,这种症状差异与慢性炎症导致的膀胱敏感性增高有关。尿液性状改变具有一定特异性,约65%的患者出现尿液浑浊伴异味,感染急性期可出现米汤样脓尿,这与细菌大量繁殖和白细胞聚集有关。
全身症状的出现提示感染扩散风险。约20%的患者会出现低热(37.5-38.5℃),而高热伴寒战则多见于上尿路受累的病例,提示可能存在肾盂肾炎并发症。值得注意的是,老年患者往往全身症状不明显,仅表现为精神萎靡或原有基础疾病加重,这种"隐匿性感染"容易延误诊断。
诊断过程面临双重挑战:感染确认与结石评估需同步进行。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酯酶和亚硝酸盐阳性,但约15%的慢性感染患者尿常规可表现为间断阳性;尿培养是诊断金标准,但其阳性率受多种因素影响,使用抗生素后培养阳性率会下降至30%以下,建议在停用抗生素至少72小时后留取中段尿标本。影像学检查方面,超声可发现直径>5mm的结石,但对尿酸等X线阴性结石敏感性不足;计算机断层扫描(CT)能精确显示结石大小、位置及膀胱壁增厚情况,同时评估上尿路受累程度,应作为复杂病例的首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