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心律失常是指由于心肌自律性、兴奋性和传导性改变而引起的不同于正常心脏搏动节律的异常心律,包括频率、节律,心脏搏动部位或心电活动顺序的异常。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室上性心律失常较室性多见,多为功能性及暂时性,预后较年长儿及成人好。但也有少数严重心律失常,可引起急性心力衰竭,如不及时救治,可致死亡。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病因是什么?
新生儿心律失常可发生于宫内或生后,宫内发生时称为“胎儿心律失常”,出生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常见病因如下:
1.各种器质心脏病
如先天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等。
2.各种新生儿感染性疾病
如新生儿肺炎、败血症、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
3.新生儿窒息缺氧
是引起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其他围产因素如孕母产前及产程中用药、胎儿脐带绕颈、头盆不称、宫内窘迫等皆可引起心律失常。
4.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如低血钾、高血钾、低血钙、酸中毒等及某些药物如洋地黄等。
5.新生儿心导管检查及心外科手术
6.传导系统发育不成熟
健康新生儿可以发生心律失常,其原因可能与其传导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发病特点:
1.功能性及暂时性心律失常多见。
2.预后较年长儿及成年人好。
3.心律失常的预后取决于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发病。
心律失常时由于心率过快,过慢以及房室收缩不协调等而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程度视心脏是否正常及心脏代偿功能如何而定。常见的症状有心悸、乏力、头昏,严重者可发生晕厥、休克、心力衰竭,婴儿可突然出现面色苍白、拒食、呕吐、嗜睡等,阵发性心动过速的患儿常有反复发作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