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保健 > 四季养生 > 正文

祛湿最好的办法不是吃药,家中常备这四样东西,从这个夏天开始,远离湿气困扰

发布时间: 2024-05-31 18:33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湿气”的名讳想必现在已经是家喻户晓了,大家没事就爱喝点陈皮薏米茶祛湿,一来是听说祛湿可以减肥,这二来是只要登录网购平台,就会推荐不少的祛湿产品。可是使用后效果往往不尽人意,购买了很多盒喝了也不见效,这时就有人站出来说了,“湿气”这个概念是错的!人体60%都是水分,这怎么可能全排出去呢?

这您可就理解错误了,中医所讲的“湿气”和人体内所含的水分可不完全是一回事,至于为什么没效果,那原因就很多了,有可能是药量不够,也有可能是您压根湿气就不重,或者辨证不准确用错了药。

祛湿最好的办法不是吃药,家中常备这四样东西,从这个夏天开始,远离湿气困扰

究竟什么是湿气?

首先它是一个中医学的概念,也被称为湿邪,根据外感六淫和内生五邪,可以将其分为外湿和内湿。

外湿属于外感六淫的范畴,它比较好理解,就是说如果咱们经常居住在环境阴冷、潮湿的地方,就容易受自然界湿邪的侵袭。

《黄帝内经·素问》: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这个“痹”就是由于外界的风邪、寒邪和湿邪侵袭人体而成的,常常会表现出关节肌肉的酸疼、麻木、重着等。

内湿则属于内生五邪的范畴,它就需要用中医理论来理解了,它指的不是体内所含的那一部分水分,而是一种病理产物。

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效,如果脾的脏腑功能出现异常,就会导致运化水湿的功能下降,水湿得不到运化,停留在体内就会成为湿邪,往往表现出身体困重、排便不畅且大便易粘马桶、口中黏腻等症状。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大家可以往“湿”这个东西的性质上想一想,下雨天没打伞应该很多人都经历过吧。

祛湿最好的办法不是吃药,家中常备这四样东西,从这个夏天开始,远离湿气困扰

衣服被打湿之后很不舒服,如果这衣服再厚一点,吸水性好一点,本来三百克的衣服,直接暴涨到一公斤以上,此时您的感觉差不多就是身体困重了,这就是中医常说的“湿性重浊”。

其余两个症状也可以用雨天打湿的衣服来举例,当衣服被打湿后,它会黏在皮肤上,黏着极其难受,刚用手给它弄开,就又粘上来了,这就是“湿性黏滞”的表现。

自然就解释了为什么大便冲不下去和口中黏腻。湿气重的表现有很多,基本都可以通过联想它的性质来解释其原因。

虽然湿邪被分成了内湿和外湿,但是这并不代表它们是相互独立,毫无联系的,六邪伤人,是由表及里的,也就是说外湿虽然伤在表,但是它也会往里走,有可能就会导致内湿,内湿也是同样的道理,脏腑功能失调,又易感外湿。

药食同源四神汤

四神汤由茯苓、山药、莲子和芡实组成,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自己在家就能制作。

祛湿最好的办法不是吃药,家中常备这四样东西,从这个夏天开始,远离湿气困扰

起源

200多年前,干隆皇帝带着四位爱臣下江南,四位大臣日夜操劳,再加上水土不服,相继病倒了,皇帝叫御医来治病,可是御医也没办法,只能张榜求医。

没过多久就有一位僧人揭榜来诊病,把过脉后,开出了茯苓、山药、莲子、芡实炖猪肚的药方后,说了声:“四臣,事成。”就走了。

四位大臣喝下后果然痊愈,此后,每有官员南巡,都会备几副,久而久之,此方就以“四臣汤”在民间流传,后来传到台湾,他们不明白汤名由来,而且在台语中“臣”和“神”的发音一样,所以又传成了“四神汤”。

解析

▋茯苓

首先看看茯苓,它俗称云苓,性味甘淡、平,说到功效,最被大家所熟知的就是利水渗湿,它也的确以祛湿为长。

在以利湿行水为主的五苓散中,它也担当大任,除此之外,还可以健脾,脾虚会导致湿气重,茯苓可以使脾气健运,恢复脾运化水液的功能,这一点在脾虚之人经常服用的参苓白术散中就有很好的体现。

在酸枣仁汤等方剂中,它还辅佐君药发挥着清热安神的功效。平时咱们熬粥时用的食用茯苓和药用茯苓是同一种东西,所以它是一个标标准准的药食两用中药材。

▋山药

山药不同于茯苓,它以补虚为长,山药的药味比较甘甜,能直接入中焦补脾胃,而且偏润,祛湿的力量没有茯苓那么功专效宏,但是它还具有固肾益精的功效。

山药能平补肺脾肾三脏,对于脾虚湿侵引起的泄泻有很好的作用,所以日常生活中大家会把它做成菜肴端上餐桌,但实际上我们日常所吃的是菜山药,而药用山药是要将山药切片,炮制干燥,然后用麸炒,这样健脾的效果才会更好。

▋芡实和莲子

芡实和莲子一起介绍,因为它俩各方面都比较相似,都是睡莲科植物的种子,性平,味甘涩,都有补脾益气,益肾涩精的功效。

但是莲子的补脾效果要强于芡实,而芡实的祛湿效果又强于莲子,二药相配,也算是相得益彰。

莲子还可以养心安神,如果出现失眠多梦的症状,有时单用一味莲子也会有不错的效果。

芡实也有它独特的功效,除湿止带,在出自《傅青主女科》的妇科常用方易黄汤中,芡实作为君药固涩止带,因为它的收涩之性比较强。

祛湿最好的办法不是吃药,家中常备这四样东西,从这个夏天开始,远离湿气困扰

四神汤有什么用?

▋健脾祛湿

可以治疗因脾虚湿盛引起的各种症状,如脾虚泄泻,或排便不畅且大便粘腻,消化不良,厌食以及身体困重、口中粘腻、肥胖等,这一点在方解中也有详细介绍。

根据现代研究表明,服用四神汤可以增加胃肠蠕动动能,以达到健脾祛湿的效果,肠胃不好的人可以经常服用,如果小孩子出现消化不良,也可以放心使用。

▋益肾涩精

可以治疗因肾气虚所导致的遗精,乏力等症状。方中三味药都有补肾固精的功效,若平时就有腰膝酸软的症状就可以服用,不要等到出现遗精后才想起服药。

清热安神,可以治疗夏日因心火旺盛所致的心烦、焦虑、失眠。茯苓具有清热安神的功效,莲子也可以养心安神,对于治疗这些症状都有很好的疗效。

去湿气的注意事项:

1.湿气严重的患者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中药、拔罐、食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2.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熬夜,多休息,这样有助于去除湿气。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湿气重的原因以及祛湿办法
湿气重的原因以及祛湿办法
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会觉得湿气重身体容易不舒服,没精打采浑身乏力,湿气重一般是由外湿气入侵体内产生的内湿气,一般都是经常淋雨或衣服穿的少所导致的,同时饮食方面不当也有可能产生内湿气,如果体内湿气重,就会引发很多异常甚至疾病的发生,那么体内湿气重该怎样调理呢?以下为大家分享了一些关...[详细]
发布于 2018-10-22

最新推荐

一年四季分别补什么
四季养生需顺应自然规律,春季养肝、夏季清心、秋季润肺、冬季补肾,配合时令饮食与生活习惯调整。1、春季养肝:春季阳气升发,肝气旺盛易出现烦躁、目赤等症状。饮食宜选青绿色蔬菜如菠菜、芹菜,富含叶绿素和维生素B族,帮助疏肝理气。可搭配枸杞菊花茶平...[详细]
2025-04-16 13:22
年龄大了怎么更好的长寿
年龄增长后延长寿命需综合管理基因、慢性病、生活方式、心理状态及定期体检。1、基因调控:遗传因素占长寿影响的25%-30%,端粒酶活性下降加速细胞衰老。通过基因检测筛查APOE等长寿相关基因,针对性补充NAD+前体烟酰胺单核苷酸500mg/日...[详细]
2025-04-11 13:32
清明踏青必看!3种‘免疫黄金菜’随手一拌,扫墓出游不怕病菌缠身
清明踏青必看!3种‘免疫黄金菜’随手一拌,扫墓出游不怕病菌缠身
清明踏青必看!3种"免疫黄金菜"随手一拌,扫墓出游不怕病菌缠身...[详细]
2025-04-03 08:31
清明前后必喝这8种茶!50岁后护心养肝,第4种你家厨房就有
清明前后必喝这8种茶!50岁后护心养肝,第4种你家厨房就有
清明时节雨纷纷,正是养生的黄金期!这个季节气温多变,湿气重,特别适合喝些养生茶来调理身体。尤其是50岁以上的朋友,更需要关注心肝健康。今天给大家推荐8款春季必喝养生茶,操作简单、材料易得,第4种可能就在你家厨房里放着呢!...[详细]
2025-04-03 08:26
清明时节这5种食物要少吃!中医提醒:易伤脾胃,快看看你家餐桌有没有
清明时节这5种食物要少吃!中医提醒:易伤脾胃,快看看你家餐桌有没有
清明前后,天气忽冷忽热,正是脾胃最"娇气"的时候。最近门诊里因为肠胃不适来就诊的年轻人特别多,一问都是吃了不该吃的东西。今天就来扒一扒那些看似无害,实则暗藏"伤胃危机"的食物,看看你家餐桌上是不是也躺着几个"危险分子"?...[详细]
2025-04-03 07:23
清明踏青必看!这5种'天然抗敏'食物,让你告别喷嚏连连的春天
清明踏青必看!这5种'天然抗敏'食物,让你告别喷嚏连连的春天
春风拂面,花粉满天飞,你的鼻子是不是又开始"闹革.命"了?打喷嚏、流鼻涕、眼睛痒...这些春季过敏症状让本该美好的踏青时光变得苦不堪言。别急着囤抗过敏药,其实你的餐桌上就藏着天然的"抗敏神器"!今天就来揭秘那些能帮你平稳度过过敏季的食物,让...[详细]
2025-04-03 07:18
秋冬季养生茶怎么搭配
秋冬季养生茶怎么搭配
秋冬季节,天气逐渐转凉,很多人开始关注如何通过饮食来调节身体状态。养生茶作为一种简单又有效的方式,成为了不少人的选择。那么,秋冬季养生茶应该怎么搭配呢?不妨让我来为你解答。在秋冬季节,人体容易感到干燥和寒冷,因此养生茶的搭配可以从滋润和温暖...[详细]
2025-01-19 10:10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