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烂果可能由真菌感染、细菌感染、生理性裂果、虫害损伤、储存不当等原因引起。
灰霉菌和炭疽病菌是导致葡萄腐烂的主要病原体。灰霉菌会在潮湿环境下侵染果实表面形成灰色霉层,多发生在成熟期或采后储运阶段。炭疽病初期表现为褐色小斑点,后期扩大成凹陷病斑并出现橙红色孢子堆。这两种病害可通过风雨传播,果园湿度超过百分之七十时易爆发。
葡萄溃疡病和酸腐病由不同细菌引发。溃疡病导致果皮出现油渍状病斑并渗出黏液,严重时整穗腐烂。酸腐病会使果实产生发酵气味,病部组织软化呈半透明状。细菌性病害多在雨季通过伤口侵入,采后冷藏温度不足会加速病情发展。
果实膨大期遇暴雨或灌溉不当会造成果皮开裂,糖分外渗引发次生腐烂。钙元素缺乏会导致果皮韧性下降,昼夜温差过大时更易发生纵裂。巨峰等薄皮品种裂果率较高,转色期土壤水分剧烈波动是主要诱因。
吸果夜蛾和葡萄透翅蛾幼虫蛀食果实后形成虫孔,伤口易被微生物侵染。蓟马刺吸会造成果面锈斑,破坏保护层导致腐生菌寄生。防治不及时的果园,虫害引起的次生腐烂可达三成以上。
采后未预冷直接装箱会导致呼吸热积聚,温度超过五摄氏度时霉菌快速繁殖。运输过程中挤压伤不易察觉,但会形成内部褐变腐烂。冷库湿度不足会使果梗干枯,湿度过高又易凝结水珠加速霉变。
预防葡萄腐烂需采取综合措施,生长期定期喷施生物制剂抑制病原菌,果实转色期覆盖防雨膜减少裂果,采后两小时内完成预冷处理。储存时保持零到二摄氏度恒温,使用二氧化硫缓释剂防腐。选择抗病品种、合理密植、科学修剪等栽培管理能显著降低烂果率,采收前十五天停止灌水可提升果实耐贮性。发现烂果应及时剔除,避免交叉感染健康果实。
2025-05-20
2025-05-20
2025-05-20
2025-05-20
2025-05-20
2025-05-20
2025-05-20
2025-05-20
2025-05-20
2025-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