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烂果可能由真菌感染、虫害蛀蚀、土壤湿度过高、采收储存不当以及品种抗病性差等原因引起。
花生烂果最常见的原因是黄曲霉菌或镰刀菌等真菌侵染。这些真菌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易滋生,通过土壤或种子传播,导致果仁出现霉斑、腐烂。种植时可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用多菌灵等杀菌剂处理种子,生长期间避免田间积水。
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会啃食花生荚果,造成机械损伤并引入病原菌。虫蛀部位常伴随局部腐烂,严重时整颗果实变质。可通过轮作倒茬、施用辛硫磷颗粒剂等土壤杀虫剂进行防治,收获后及时晾晒减少虫卵残留。
花生生长后期若遇连续降雨或排水不良,土壤含水量过高会导致荚果呼吸受阻,果壳变软腐烂。建议选择地势较高的沙壤土种植,雨季提前开沟排水,成熟期避开阴雨天气采收。
过早采收的荚果未充分成熟,过晚采收则果柄易脱落增加伤口。采收后未及时晾晒或堆放过厚,会引发捂热霉变。应掌握荚果网纹清晰时采收,采收后摊开暴晒至含水量低于8%,储存时保持通风干燥。
部分花生品种对土传病害抵抗力弱,如果壳薄、成熟期集中,更易发生烂果。种植时可选择中花系列、鲁花系列等抗病品种,合理密植增强通风透光,发病初期喷施代森锰锌等保护性杀菌剂。
预防花生烂果需从种植到储存全程管理。播种前深耕晒垡减少病原基数,生长期平衡施肥增强植株抗性,避免与豆科作物连作。发现烂果及时清除深埋,储存仓库可用磷化铝熏蒸消毒。农户应定期观察田间情况,雨季后重点检查地下果实状态,必要时咨询农技人员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
2021-10-18
2021-10-18
2021-10-18
2021-10-18
2021-10-18
2021-10-18
2021-10-18
2021-10-18
2021-10-18
2021-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