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烂果可能由灰霉病、炭疽病、白粉病、软腐病、生理性缺钙等原因引起。草莓烂果通常表现为果实表面出现霉斑、腐烂、软化或凹陷等症状,需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灰霉病是草莓烂果的常见原因,由灰葡萄孢菌感染引起。初期果实表面出现水渍状小斑点,逐渐扩大形成灰褐色霉层。潮湿环境下病情发展迅速,果实软化腐烂并散发霉味。防治需及时清除病果,避免田间积水,开花前可喷洒腐霉利或嘧霉胺进行预防。
炭疽病由炭疽菌侵染导致,果实表面产生圆形凹陷病斑,后期出现橙红色黏质孢子堆。高温高湿条件下易爆发,可通过种子消毒、轮作倒茬等方式预防。发病初期可使用咪鲜胺或苯醚甲环唑进行喷雾防治。
白粉病在草莓果实表面形成白色粉状霉层,导致果皮硬化变色。昼夜温差大、通风不良时易发,可通过合理密植、控制氮肥用量预防。药剂防治可选择醚菌酯或吡唑醚菌酯,注意交替用药避免抗药性。
软腐病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受害果实呈水渍状腐烂并散发恶臭。伤口和虫害会加重病情,采收运输时需避免机械损伤。防治可选用春雷霉素或中生菌素,同时注意防治蚜虫等传病媒介。
钙元素缺乏会导致草莓果实细胞壁结构脆弱,出现脐腐、裂果或内部褐变。土壤pH值过低或氮肥过量会抑制钙吸收。建议开花前叶面补充糖醇钙,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合理控制施肥比例。
预防草莓烂果需采取综合管理措施。选择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制度,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合理密植避免湿度过高,及时清除病残果减少传染源。科学施肥控制氮肥用量,增施有机肥提高植株抗性。采收时轻拿轻放,贮藏运输保持低温干燥。定期巡查田间,发现病害及时采取对应防治措施,必要时咨询农业技术人员获取专业指导。
2025-05-20
2025-05-20
2025-05-20
2025-05-20
2025-05-20
2025-05-20
2025-05-20
2025-05-20
2025-05-20
2025-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