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饮暴食现象通常表现为短时间内摄入远超身体需求的食量,判断标准包括进食速度失控、伴随心理压力、出现明显不适感、热量摄入超标、影响正常生活功能。
典型表现为机械性快速吞咽食物,10分钟内摄入超过日常一餐2倍以上的分量。生理机制与下丘脑饱腹感信号延迟有关,可通过记录饮食日记、使用小号餐具、设定20分钟用餐时限等方法改善。
75%的暴食发作伴随焦虑或抑郁情绪,大脑通过高糖高脂食物刺激多巴胺分泌缓解压力。认知行为疗法中建议采用5-4-3-2-1grounding技巧描述周围5种物体/4种声音等替代进食行为。
胃部扩张超过1000ml会出现胀痛、反酸等症状,严重者可引发急性胃扩张。出现不适后应保持坐姿前倾体位,饮用温姜茶促进胃排空,必要时服用铝碳酸镁片保护胃黏膜。
单次摄入超过日需量50%即达暴食标准如女性单餐超1200大卡。建议选择高纤维食物如燕麦麸皮、奇亚籽布丁增加饱腹感,蛋白质摄入量提升至每公斤体重1.2-1.5克。
每月出现3次以上因暴食取消社交活动或工作效率下降即需干预。医疗机构采用暴食量表BES评估,严重者需联合氟西汀等5-HT再摄取抑制剂进行药物治疗。
调整饮食结构可增加藜麦、鹰嘴豆等低GI主食占比,配合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游泳、椭圆机训练。烹饪时使用橄榄油替代动物油脂,餐前饮用300ml芹菜苹果汁延缓胃排空。建立规律的三餐时间表,避免连续4小时以上空腹状态。出现持续暴食行为超过1个月或伴随自发性呕吐,需及时至消化内科或临床营养科就诊。
2024-10-04
2024-10-04
2024-10-04
2024-10-04
2024-10-04
2024-10-03
2024-10-03
2024-10-03
2024-10-03
2024-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