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菌中毒症状由毒素类型决定,轻者胃肠不适,重者危及生命,需根据毒素种类针对性处理。
误食毒粉褶菌等引发胃肠刺激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立即催吐减少毒素吸收,口服活性炭吸附毒素,静脉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避免自行服用止泻药,防止毒素滞留体内。
鹅膏菌含毒蝇碱可致幻觉、谵妄。需保持呼吸道通畅,苯二氮卓类药物控制躁动,阿托品拮抗胆碱能症状。出现昏迷需气管插管,血液净化清除毒素。
鹿花菌含甲基联氨化合物破坏红细胞。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抑制免疫反应,碱化尿液防止肾小管堵塞,严重贫血需输注洗涤红细胞,必要时进行血浆置换。
致命鹅膏菌毒素引发肝细胞坏死。N-乙酰半胱氨酸解毒,青霉素G竞争性阻断毒素吸收,持续血液滤过维持内环境稳定。肝衰竭患者需人工肝支持,符合标准者行肝移植。
胶陀螺菌导致皮肤灼烧感。避光处理防止症状加重,局部使用炉甘石洗剂止痒,口服抗组胺药缓解过敏反应。出现水疱需无菌抽液,外用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
野生菌中毒后72小时内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恢复期建议低脂高维生素饮食,如燕麦粥、蒸南瓜等易消化食物。适当进行呼吸训练促进毒素代谢,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器官负担。所有疑似中毒者均需保留剩余菌类样本送检,日常采食野生菌必须经专业人员鉴别。
2022-01-21
2022-01-21
2022-01-21
2022-01-21
2022-01-21
2022-01-21
2022-01-20
2022-01-20
2022-01-20
202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