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后营养补充顺序需根据运动目标调整,增肌优先蛋白质,耐力训练优先碳水,混合型运动建议碳水蛋白质协同补充。
力量训练后肌肉纤维微损伤,30分钟内补充20-40克乳清蛋白可促进合成代谢。酪蛋白缓释型蛋白适合睡前补充,鸡胸肉或三文鱼等天然蛋白需搭配少量碳水提升吸收率。乳糖不耐受人群可选择豌豆蛋白粉。
长时间有氧运动耗尽肌糖原,运动后1小时内按体重每公斤补充1-1.2克碳水。香蕉或白面包能快速补充血糖,低GI值的燕麦适合2小时后补充。搭配BCAA支链氨基酸可减少肌肉分解。
HIIT或球类运动建议采用3:1的碳水蛋白质比例,如200毫升酸奶配全麦面包。巧克力牛奶含理想4:1比例,运动饮料需选择含钠钾的等渗型。避免高脂食物延缓吸收。
低碳水饮食者运动后仍需补充15克左右碳水防止肌肉流失,蛋白棒选择碳水含量<20克的产品。水煮蛋搭配半根玉米既能控制热量,又可维持基础代谢率。
晨练空腹人群应先补充10克水解蛋白防止肌肉分解,夜训后建议酪蛋白配合少量坚果。中高强度训练后2小时内避免咖啡因影响糖原再合成。
运动后营养窗口期持续24-48小时,除即时补充外需注重全天均衡摄入。每日蛋白质总量应达每公斤体重1.4-2克,碳水根据训练量调整占比40%-60%。复合维生素和镁锌等矿物质对恢复至关重要,椰子水或淡盐水可补充电解质。训练后肌肉酸痛期可增加樱桃汁等抗炎食物摄入。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