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表面染色需通过物理吸附或化学键合实现,关键步骤包括表面处理、染料选择、染色工艺、固色处理、质量检测。
塑料表面能低导致染色困难,需进行预处理提升附着力。机械打磨使用400-600目砂纸去除表层氧化层;化学蚀刻采用铬酸溶液或有机溶剂使表面微孔化;等离子处理通过高频放电产生活性基团。处理后需用去离子水清洗并烘干,接触角测试应低于60度。
根据塑料类型匹配染料,ABS等极性塑料适用分散染料,聚烯烃类需专用金属络合染料。液体染料浓度控制在3-8%,色粉需研磨至5μm以下。添加0.5%渗透剂可提升扩散效率,耐光性染料应通过ISO105-B02测试。
浸染法保持60-80℃恒温20分钟,浴比1:30;喷涂法使用0.3mm口径喷枪,压力0.4MPa;真空镀膜适合PET薄膜,厚度控制在50nm。工艺参数需监控pH值6-8,导电率<50μS/cm,避免产生色花。
热固化采用80℃烘箱30分钟,紫外线固化需300-400nm波长照射90秒。化学固色剂可选择2%的阳离子树脂或0.5%硅烷偶联剂。处理后色牢度应达到ISO105-E04标准4级以上,耐磨测试500次不露底。
分光光度计检测ΔE<1.5为合格,色差仪测量L*a*b*值波动范围±0.5。盐雾测试72小时无褪色,人工汗液浸泡48小时色变率<5%。批量生产需每50件抽检1件,建立色卡档案管理。
染色后塑料制品应避免丙酮类溶剂接触,存储温度低于40℃。日常清洁使用中性洗涤剂,软布擦拭压力不超过3N。工业场景可每季度进行UV防护涂层补涂,食品接触类制品需符合FDA21CFR177.1520标准。运动器材类染色件建议每月检查磨损情况,汽车内饰件需进行300小时氙灯老化测试验证耐久性。
2024-12-19
2024-12-19
2024-12-19
2024-12-19
2024-12-19
2024-12-19
2024-12-19
2024-12-19
2024-12-19
202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