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隔夜木耳可能引发中毒反应,主要风险来自细菌繁殖和米酵菌酸毒素,需立即停止食用并观察症状。
木耳泡发后成为高蛋白培养基,常温存放超过4小时易滋生椰毒假单胞菌。该菌产生的米酵菌酸耐高温,常规烹饪无法破坏。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需催吐后就医洗胃,重症需血液净化治疗。
隔夜存放过程中,木耳自身含有的卟啉类物质可能转化为光敏毒素。食用后24小时内接触阳光会引发日光性皮炎,出现皮肤红肿瘙痒。建议口服抗组胺药氯雷他定,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症状。
变质木耳中的腐败物质刺激胃肠黏膜,导致腹痛腹泻。可服用蒙脱石散吸附毒素,配合口服补液盐防脱水。若便血或发热超过38.5℃,需进行粪便常规检查排除菌痢。
部分人群对变质木耳的组胺类物质敏感,可能出现喉头水肿等急性过敏。立即舌下含服氯苯那敏,严重者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既往有食物过敏史者应避免食用泡发超2小时的木耳。
长时间浸泡使木耳水溶性维生素B族流失,多糖类活性物质降解。新鲜泡发的木耳建议冷水浸泡不超过4小时,冷藏保存需沥干水分并覆盖保鲜膜,24小时内食用完毕。
日常饮食中需注意木耳现泡现吃,泡发容器需用沸水消毒。出现中毒症状后应禁食8小时,恢复期选择低渣饮食如小米粥、藕粉。搭配维生素C含量高的猕猴桃或草莓促进毒素代谢,避免同期食用海鲜等高蛋白食物加重肝肾负担。保持适量有氧运动如快走30分钟/日,加速体内残留毒素排出。
2021-12-08
2021-12-08
2021-12-08
2021-12-08
2021-12-08
2021-12-08
2021-12-08
2021-12-08
2021-12-08
20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