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心发黑可能由氧化反应、低温冻伤、真菌感染、内部褐变或储存不当引起,轻微变色可切除后食用,霉变腐烂需丢弃。
梨肉接触空气后发生酶促褐变,果肉变黑但无毒。切开后尽快食用或浸泡淡盐水减缓氧化。若仅中心维管束轻微变色,挖除变黑部分即可。
冷藏温度低于-1℃会导致梨细胞破裂,酚类物质氧化形成黑心。冻伤梨口感变差但可安全食用,建议去皮后制作梨汤或果酱。
链格孢菌等病原体侵入会导致果心出现放射状黑斑,伴有霉味。发现菌丝或腐烂迹象应立即丢弃,避免引发腹泻等肠胃不适。
梨树缺钙或采收过晚易引发生理性褐变,果心形成褐色海绵状组织。此类梨营养价值下降,建议高温烹煮后食用。
乙烯气体催熟或密封储存可能加速果核周围组织黑变。储存时保持通风,避免与苹果等产乙烯水果混放,发现大面积黑斑需弃食。
日常挑选梨时注意果柄新鲜、表皮无凹陷,储存温度控制在0-4℃。轻微黑心梨可搭配银耳、百合炖煮润肺,或与山楂同煮促进消化。霉变梨含展青霉素等毒素,不可用于酿酒或酵素制作。儿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应避免食用任何变色梨肉,防止微生物感染风险。
2020-09-28
2020-09-28
2020-09-27
2020-09-27
2020-09-25
2020-09-25
2020-09-25
2020-09-25
2020-09-24
20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