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子切开发黑可能由氧化反应、低温冻伤、微生物感染、存放过久或品种特性导致,可通过观察气味质地、切除变色部分、调整储存方式处理。
梨肉接触空气后多酚氧化酶催化酚类物质氧化,形成褐色醌类聚合物。苹果、香蕉等水果同样存在该现象。用柠檬汁或盐水浸泡切面延缓氧化,冷藏保存不超过24小时。轻微变色不影响食用,但营养会逐渐流失。
冰箱冷藏温度低于4℃可能造成细胞膜破裂,酚类物质渗出氧化变黑。检查梨皮是否出现凹陷或半透明斑块。冻伤部分需彻底切除,未变质果肉可制作炖梨或果酱。建议用保鲜膜包裹后置于冰箱果蔬室储存。
霉变产生的黑斑伴随酸腐味或黏液,需整颗丢弃。扩展性黑斑可能由链格孢菌等致病微生物引起,误食可能引发腹泻。对比观察切口边缘是否呈现放射状黑丝,这类情况不可食用。
切开后超过8小时未冷藏易滋生细菌。完整梨子在常温下存放超7天,果核周围可能形成褐色糖化圈。建议购买后3天内食用,切片装盒时保留果皮延缓变质。
部分红梨品种如库尔勒香梨,果肉自带浅褐色脉络。雪花梨成熟后近核处可能出现星状褐变,属正常糖分堆积现象。选购时注意区分病理黑斑与品种特征。
每日摄入200-350克新鲜梨子有助于补充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肠胃敏感者建议蒸煮后食用。储存时避免与乙烯释放量大的果蔬混放,未切开的梨子用纸包裹后阴凉处保存可延长保鲜期。出现大面积黑变或异味时需立即停止食用,特殊人群如孕妇、婴幼儿应选择现切鲜食。
2014-06-25
2014-06-25
2014-06-25
2014-06-25
2014-06-25
2014-06-25
2014-06-25
2014-06-25
2014-06-25
2014-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