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人工脱壳可通过石臼舂捣、碾子碾压、手工揉搓等方法实现,需注意控制力度避免米粒破碎。
传统石臼脱壳利用重力冲击分离谷壳与米粒,将晒干的小米放入石臼中,用木槌反复捶打约20分钟,期间需翻动米粒确保均匀脱壳。操作时力度需适中,过猛易导致碎米率增加,完成后用簸箕扬去糠皮。适合家庭少量加工,脱壳率可达85%以上。
石碾脱壳依靠碾盘旋转产生的摩擦力,将小米平铺在碾盘上,推动碾轮绕轴心旋转30-40圈。碾子重量使谷壳逐渐剥离,过程中需不断调整小米铺放位置。此法脱壳效率较高,每小时可处理5-8公斤,但需注意碾盘间隙调节,防止米粒过度碾压粉碎。
少量小米可装入棉布袋中,双手用力揉搓15分钟,利用布料与米粒间的摩擦脱壳。揉搓后倒出小米,借助风力或筛网分离谷壳。此法适合应急处理,脱壳率约70%,建议分多次少量操作。揉搓前可将小米暴晒2小时降低谷壳附着力。
竹编簸箕内铺放小米,用圆头木棒轻敲200-300次,敲击时保持簸箕倾斜角度,使谷壳自然滑落。敲打力度以米粒轻微弹跳为宜,每5分钟筛除一次糠皮。该方法工具简单易得,但劳动强度较大,完整米粒得率约80%。
脱壳后的小米浸泡清水10分钟,未脱净的谷壳会浮于水面。捞出下沉米粒后晾干,重复脱壳工序2-3次可提升脱净率。注意水温不超过25℃,避免米粒吸水膨胀。水浮选可使最终脱壳率达到95%,但需延长晾晒时间。
人工脱壳后的小米建议阴凉通风处摊晾12小时,水分控制在14%以下利于储存。日常食用可搭配南瓜、红枣煮粥,富含色氨酸和B族维生素;运动后推荐小米藜麦饭,提供优质植物蛋白。储存时放入陶瓷罐并加花椒防虫,避免冷藏防止淀粉老化。脱壳过程产生的米糠可制作面膜或喂养家禽,实现资源全利用。
2021-11-22
2021-11-22
2021-11-22
2021-11-22
2021-11-22
2021-11-22
2021-11-22
2021-11-22
2021-11-22
202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