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食猕猴桃表皮的绒毛可能引发口腔刺激或过敏反应,处理方法包括清水漱口、抗过敏药物及就医观察。
猕猴桃绒毛含有轻微刺激性物质,接触口腔黏膜可能引发瘙痒或刺痛。立即用清水反复漱口清除残留绒毛,含服冰块可缓解肿胀感。若持续2小时未缓解,建议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消炎。
部分人群对猕猴桃蛋白酶或绒毛蛋白过敏,可能出现嘴唇肿胀或皮疹。轻度过敏可口服氯雷他定片,中重度需肌注地塞米松。既往有水果过敏史者应避免食用带皮猕猴桃。
绒毛进入胃肠道可能引发恶心或腹泻,与机械刺激有关。饮用300ml温牛奶形成保护膜,补充益生菌调节菌群。持续性腹痛需排查是否诱发急性胃肠炎。
幼儿吞咽功能不完善易呛入绒毛,可能出现咳嗽或呼吸急促。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清除气道异物,并检查喉镜确认无残留。3岁以下建议去皮切块后食用。
食用前用盐搓洗表皮去除大部分绒毛,或直接削去0.5cm厚果皮。选择黄金猕猴桃品种绒毛更少,过敏体质者可用勺子挖取果肉避免接触表皮。
日常处理猕猴桃时佩戴手套防止绒毛扎伤手指,果肉富含维生素C可增强黏膜抵抗力。出现严重喉头水肿需立即注射肾上腺素,慢性胃肠炎患者建议将果肉打碎成泥食用。搭配香蕉或酸奶能中和果酸刺激,运动后食用可加速绒毛代谢。
2025-05-13
2025-05-13
2025-05-13
2025-05-13
2025-05-13
2025-05-13
2025-05-13
2025-05-13
2025-05-13
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