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看来,自闭症患儿就像天上的星星,在遥远而漆黑的夜空中独自闪烁着,故而又将其称之为。这个昵称看似美好,但自闭症却是范围内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之一。这一疾病给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巨大困扰,并大幅增加家庭养育成本及社会医疗负担。
什么是自闭症?
孤独症,俗称自闭症,根据2013年出版的第五版《精神疾病诊断及统计手册》中对它的定义,核心的症状和表现是:持续存在的、多场合的社会交往和互动缺陷、言语和非言语沟通困难、刻板重复的行为和兴趣。孤独症的患病率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孩的发病率是女孩的5倍。
孤独症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表现会因为儿童的发育阶段和水平而有不同,这也和不同年龄段父母关注侧重点不同有关。比如1岁内婴儿期看人眼神异常,“好像在看着你,又好像不是”,这其实是宝宝眼神聚焦在人后面的物体上,或者脸部非眼睛的部位上;1岁以后,宝宝指物发展落后,没用共同注视,不会用肢体语言或者口头语言提要求;2岁以后父母多侧重担心患儿语言落后,不听指令,充耳不闻,有语言之后也是问3句答一句,很难维持对话等。
不同年龄不同患儿个体之间的共性特征:
1.社会交往和情感互动缺陷
谈到孤独症儿童,常常有人称呼他们为“星星的孩子”,意思是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在遥远而漆黑的夜空中独自闪烁着,没有和周围人的互动沟通。
2.言语和非言语沟通困难
虽然孤独症患儿的沟通困难不局限语言交流,还伴随非言语沟通交流困难,但是我所遇到的绝大多数家长都是因为孩子的语言发育落后才发觉孩子的异常。比如,孩子已经2岁多,甚至三岁多还不会简单的称呼,或者只会简单的称呼性语言。还有些家长是因为孩子说话像“机器人”来问诊的。
3.重复刻板行为
孤独症儿童的重复刻板行为是非常具有标志性
4.其他表现
孤独症患儿还有一些其他表现,但因为这些表现在患儿中个体差异性比较大,有的表现只存在部分患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