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口吃是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言语障碍,多发生在2到5岁之间的宝宝。此时,正是儿童言语和心理发育非常迅速的阶段,如果受到一些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体质较虚弱或属于易兴奋型的宝宝更容易出现口吃。如果宝宝出现口吃怎么办?
01纠正要及时
多数时候家长发现宝宝口吃时,宝宝口吃已经定型了,如果家长平时稍稍注意,就会提早发现宝宝口吃这一问题,纠正起来也会简单很多。特别是如果周围有口吃的朋友,家长千万要注意,不要让宝宝学习口吃的说话方式,为了以防万一,正在学习语言的宝宝不要接近口吃的朋友。
02话要慢慢说
宝宝三四岁的时候,词量还不够,常常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意思,有时候说话会磕磕巴巴,家长不要催促宝宝,更不要摆出一副着急的表情,要让宝宝不紧不慢地说,宝宝也许说的很重复啰嗦,只要意思表达清楚,也是一种进步。
03不能呵斥宝宝
家长千万不能在宝宝的语言方面呵斥宝宝,不要因为宝宝讲话磕巴就责骂宝宝,宝宝一紧张,说话会更加不利索,本来不结巴也会吓成结巴。宝宝如果因为说话不流利就被责骂和嘲笑,自卑的心理一旦产生,会更加不愿意开口讲话,语言能力得不到锻炼,口吃就更加没有办法治好了。
04要求不要太高
早教并不是越早越好,很多家长都误解了这一点。在宝宝很小的时候,家长就要求宝宝背诵九九乘法表、唐诗三百首等等,实际上,宝宝还不理解数字的概念,甚至完全不知道唐诗里是什么意思。这样的超高要求常常会让宝宝感觉紧张,甚至胆小不敢说话,导致口吃。
05多表扬,树立自信
每天安排一定的亲子时间,陪宝宝做游戏、聊天,并且当宝宝某个游戏玩的很好、某段话说的很好时,要给予鼓励和表扬,树立他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