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治疗耳鸣耳聋好的医院,济南耳鼻喉医院。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需结合症状、体征及多项辅助检查,以明确中耳积液的存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排查潜在病因。以下是常见的检查项目及作用:
一、耳部专科检查
耳镜检查(耳内镜检查)作用:直接观察鼓膜及外耳道情况,是首选的初步检查方法。
观察内容:鼓膜是否内陷、充血、膨隆或颜色改变(如琥珀色、灰蓝色)。
是否存在液平面(积液的典型表现,呈水平或弧形线)。
鼓膜活动度是否降低(正常鼓膜可随呼吸轻微移动)。
优势:无创、快速,可初步判断积液存在及鼓膜状态。
音叉试验作用:初步评估听力损失类型(传导性或感音神经性)。
常用方法:林纳试验(RT):比较气导与骨导听力,分泌性中耳炎通常表现为气导减弱、骨导正常(RT阴性)。
韦伯试验(WT):将音叉置于头顶中线,声音偏向患侧(因患侧传导性听力下降,声音需更大声才能被感知)。
局限性:仅能初步判断,需结合其他检查确诊。
二、听力检查
纯音测听(音叉试验的升级版)作用:定量评估听力损失程度及类型。
结果解读:传导性听力损失:气导阈值升高(通常≥25dB),骨导阈值正常,气骨导差(ABG)≥10dB。
分泌性中耳炎特点:听力损失以低频为主(如250-500Hz),因中耳积液对低频声波传导影响更大。
适用情况:所有疑似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尤其是儿童或听力下降明显者。
声导抗测试作用:检测中耳功能状态,是诊断分泌性中耳炎的“金标准”之一。
测试内容:鼓室图:通过向耳道施加压力并记录声导抗变化,判断中耳积液。A型(正常):峰压在±50daPa内,顺应性正常。
B型(平坦型):无峰压,顺应性极低,提示中耳积液或鼓膜增厚。
C型(负压型):峰压<-100daPa,顺应性正常,提示咽鼓管功能障碍但无积液。
镫骨肌反射:评估面神经及中耳功能,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可能反射消失或阈值升高。
优势:客观、无创,可早期发现中耳功能异常。
三、影像学检查
颞骨高分辨率CT(HRCT)作用:评估中耳乳突腔结构,排查潜在病因(如胆脂瘤、肿瘤、骨破坏)。
观察内容:中耳腔内是否充满软组织密度影(积液表现)。
乳突气房是否模糊或消失(提示炎症扩散)。
咽鼓管咽口是否狭窄或阻塞。
适用情况:保守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怀疑存在并发症(如粘连性中耳炎、鼓室硬化)。
需与胆脂瘤、中耳癌等鉴别时。
磁共振成像(MRI)作用:评估软组织分辨率更高,但临床应用较少。
适用情况:怀疑内耳或脑部病变(如听神经瘤、脑膜炎)时辅助检查。
四、其他检查(针对特殊情况)
鼻咽镜检查作用:排查鼻咽部病变(如腺样体肥大、鼻咽癌)导致的咽鼓管阻塞。
方法:通过鼻腔插入内镜,直接观察鼻咽部结构。
适用情况:儿童反复发作或成人单侧分泌性中耳炎。
过敏原检测作用:排查过敏因素(如尘螨、花粉)引发的分泌性中耳炎。
方法: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
适用情况: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者。
病原学检查作用:明确细菌感染类型,指导抗生素选择。
方法:中耳积液细菌培养或咽拭子培养。
适用情况: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伴高热、耳痛等感染征象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