荠菜和地菜是同一植物的不同名称,属于十字花科草本植物,具有相似营养价值和食疗功效。
荠菜学名Capsellabursa-pastoris,叶片羽状分裂,基生叶莲座状排列,早春开花结心形角果。作为药食同源植物,其全草可入药,嫩茎叶作蔬菜食用,南北各地对它的俗称包括地菜、护生草等。
长江流域多称地菜,北方普遍叫荠菜,广东地区称菱角菜。这种命名差异源于方言习惯,实际均指向同一物种。明代救荒本草记载其"俗呼地菜",现代中国植物志则采用荠菜为正名。
每100克鲜品含维生素C43毫克、钙294毫克,富含荠菜酸、胆碱等活性物质。其胡萝卜素含量是胡萝卜的2.5倍,膳食纤维占比1.7%,钾钠比达12:1,对调节血压具有特殊价值。
传统医学认为其性凉味甘,归肝脾经,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功效。现代研究证实所含乙酰胆碱可扩张冠状动脉,二硫酚硫酮具抗癌活性,常用于辅助治疗月经过多、水肿及眼底出血。
焯水后凉拌可保留维生素,与豆腐炖煮促进钙吸收,切碎做馅料时建议搭配动物蛋白提高铁利用率。春季采集未开花嫩株,需注意生长环境避免重金属污染风险。
日常食用建议每周2-3次,每次50-100克为宜。高血压患者可用荠菜30克配伍菊花代茶饮,视力减退者推荐荠菜猪肝粥。烹饪时避免长时间高温破坏维生素C,缺铁性贫血人群建议搭配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同食。保存时冷藏不超过3天,冷冻可延长至1个月,解冻后需尽快食用。
2025-03-19
2025-03-19
2025-03-19
2025-03-19
2025-03-19
2025-03-19
2025-03-19
2025-03-19
2025-03-19
2025-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