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未熟海鲜可能引发寄生虫感染、细菌中毒或过敏反应,处理方法包括催吐、药物干预、补液支持、饮食调整及症状监测。
未彻底加热的海鲜易携带异尖线虫等寄生虫,幼虫可穿透消化道黏膜引发腹痛腹泻。需立即服用阿苯达唑等驱虫药,配合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48小时内观察是否排出虫体。
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氏菌在生海鲜中常见,2-6小时内会出现呕吐发热。轻症口服诺氟沙星和口服补液盐,重症需静脉注射头孢曲松,持续监测电解质平衡。
组胺中毒表现为皮肤潮红和喉头水肿,立即服用氯雷他定片,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笔0.3mg。记录过敏原种类,未来避免同类海鲜摄入。
误食1小时内可用压舌板催吐,饮用300ml淡盐水促进排泄。保留海鲜样本供检测,呕吐物带血或意识模糊需急诊洗胃。
恢复期选择低脂易消化的燕麦粥和蒸苹果,补充益生菌调节菌群。三个月内避免饮酒以防加重肝脏代谢负担。
海鲜务必煮沸5分钟以上彻底杀菌,处理时区分生熟刀具。日常可储备盐酸小檗碱片应对轻度腹泻,接触海水后及时清洗伤口预防创伤弧菌感染。高危人群如肝硬化患者应完全禁食生腌食品,选择清蒸鳕鱼等安全烹饪方式。出现持续72小时水样便或血便需进行粪便培养和肠镜检查。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