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肉富含优质蛋白与铁元素但存在寄生虫风险,其营养价值体现在高蛋白低脂肪、补血效果、维生素B群含量,潜在风险包括微生物污染、过敏反应和嘌呤较高。
马肉蛋白质含量高达20%-25%,脂肪仅2%-5%,显著低于猪肉和牛肉。肌纤维细腻易消化,适合健身增肌人群。推荐做法包括马肉刺身需-20℃冷冻杀菌、马肉涮火锅、马肉蔬菜卷,避免高温油炸破坏营养。
每100克马肉含3.5毫克血红素铁,吸收率是植物性铁源的3倍。搭配维生素C食物可提升吸收率,如彩椒炒马肉、番茄炖马排。贫血患者每周食用不超过200克,避免与茶类同食影响铁吸收。
马肉富含维生素B10.15mg/100g和B122μg/100g,能改善神经功能和红细胞生成。建议做成马肝酱维生素A含量极高、马肉杂粮粥、马肉沙拉,但维生素B遇热易流失,不宜长时间炖煮。
马肉易携带旋毛虫、弓形虫,需-20℃冷冻10天以上杀菌。生食风险较高,孕妇应彻底煮熟。安全处理方法包括盐水浸泡2小时、醋腌杀菌、75℃以上加热15分钟。
马肉过敏原albumin与猫毛过敏存在交叉反应,首次食用需小剂量测试。每100克含150毫克嘌呤,痛风患者每月限食1次。高危人群可选择马肉丸焯水去嘌呤、马骨汤去浮沫等方式降低风险。
日常食用建议选择检疫合格的马后腿肉,搭配西兰花补充膳食纤维。运动后适合马肉三明治补充糖原,中老年人推荐马肉山药羹易消化。存储时需真空分装冷冻,解冻后24小时内食用完毕。特殊人群食用前建议咨询营养师,控制单次摄入量在100-150克为宜。
2021-05-12
2021-05-12
2021-05-12
2021-05-12
2021-05-12
2021-05-12
2021-05-12
2021-05-12
2021-05-12
2021-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