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的果肉发黑可能由氧化反应、低温冻伤、微生物感染、机械损伤或成熟过度引起,轻微变色可切除后食用,严重腐烂需丢弃。
梨肉接触空气后多酚氧化酶催化褐变,属于正常现象。削皮后浸泡淡盐水或柠檬水5分钟可减缓变色,变黑部分切除1厘米厚即可安全食用。
冰箱冷藏温度低于4℃会导致细胞破裂褐变。冻伤梨需检查是否伴随发黏流水,未变质区域可加热做梨汤,冻伤部分建议去除。
黑斑伴随酸腐味或霉点时,可能感染链格孢菌等致病菌。发现直径超过2厘米的黑斑或内部丝状霉变需整颗丢弃,避免引发腹泻。
运输碰撞导致细胞破损会局部发黑。磕碰24小时内食用需切除周围2厘米果肉,若放置超48小时出现酒味则不可食用。
后熟过度的梨子果核周围易褐变。轻捏发软且黑化未扩散时,可挖除核周1.5厘米果肉制作炖梨,但果肉整体绵软出水应弃用。
日常储存梨子建议用厨房纸包裹后放入保鲜盒,避免冷藏温度低于5℃。出现黑斑可优先考虑制作冰糖炖梨或水果茶,高温煮沸能灭菌。每日摄入200-350克新鲜梨肉有助于补充膳食纤维,但霉变梨产生的展青霉素耐高温,务必彻底丢弃。搭配苹果、银耳煮水可润肺,运动后食用梨子需注意糖分摄入量。
2017-10-10
2017-10-10
2017-10-10
2017-10-10
2017-10-09
2017-10-09
2017-10-09
2017-10-09
2017-10-09
2017-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