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夜遗尿的这几大误区,作为家长的你有多少中招了呢?
01
尿床=遗尿症
儿童夜遗尿是指年龄≥5岁儿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发生无意识的排尿,并且持续3个月以上的一种疾病。
孩子偶尔夜间无意识排尿是一种正常现象,5岁以内的孩子出现尿床的情况并不能说明其患有遗尿症;而孩子到5岁以后,仍然有连续3个月,以每月1次以上的频率尿床的,则可诊断为“遗尿症”,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
02
儿童夜遗尿可以自愈不用治疗
儿童夜遗尿虽不会对患儿造成急性伤害,但长期夜间遗尿会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较大的疾病负担和心理压力,对孩子的身心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虽然每年有15%的夜遗尿患儿可以自愈,但是仍有2%~3%会一直持续到成年,16~18岁的人群中还有高达1.7%的患病率。另外,如果错过治疗时机,还会加大治疗难度,增加治疗费用。
因此,家长们不能仅仅采取观望态度,儿童夜遗尿不能等,尽早治疗。
03
病急乱投医
儿童夜遗尿不但伤害了孩子,也急坏了家长。很多家长自行从药店购药,甚至听信偏方土方,这样不但延误了治疗时机,而且乱用药物还可能对孩子的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
儿童遗尿症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涉及中枢神经系统、生理节律、膀胱功能紊乱以及遗传等多种可能的因素。
对症治疗,个体化针对性治疗是治疗遗尿症的关键。儿童夜遗尿并不可怕,认清误区,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大部分患儿在规范治疗后是可以完全恢复的。
04
忽略基础治疗
积极的生活方式指导是儿童夜遗尿的治疗基础,某些夜遗尿儿童经过生活方式的调整,夜遗尿症状便可消失。对于年龄相对较小的儿童可先做基础治疗,且基础治疗贯穿夜遗尿治疗的全过程。
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形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注意其水分的合理摄入、控制盐分的摄入、睡前养成上厕所习惯、睡眠时注意防寒等。同时,家长不要在半夜强行叫孩子上厕所。如果孩子被查出患有器质性疾病,则需积极治疗原发病,才可让遗尿症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