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大肠癌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可以说阻止肠息肉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阻止大肠癌的发生。那么,为什么肠道会长息肉?肠息肉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大肠息肉其实就是长在肠粘膜上的一个肉疙瘩,主要是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几乎不恶变,但长期受炎症刺激也有可能发展为腺瘤。腺瘤性息肉恶变的几率较高,属癌前病变。其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绒毛成分越多,癌变机率越高。
炎性息肉在炎症刺激消失后,部分息肉可自行消失,但腺瘤性息肉不会自行消退,药物不能将其消除,如果不及时处理,可慢慢长大,发生癌变。需要注意的是,肠道息肉大多数是腺瘤性息肉。
发生肠息肉的原因
1、年龄: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
2、胚胎异常:幼年性息肉病多为错构瘤,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
3、遗传因素:肠息肉的形成以及基因的突变和遗传有密切的关系,突变的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在遗传上男女是均等的,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4、胆汁代谢紊乱: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术以及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胆汁的流向和排出时间发生改变,大肠内胆汁酸的含量增加而诱发息肉。
5、饮食性因素:饮食因素跟肠息肉的形成是具有非常大的关系,不少人在生活当中喜欢吃一些辛辣、刺激或者是腌制过的食物,这些食物对于肠道会造成一定的伤害,特别是细菌以及胆酸相互作用的状况之下,也会导致这种息肉病情的出现。
肠息肉的高危人群
1、40岁以上,尤其体型肥胖者;
2、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加班的人群;
3、嗜好烟酒,经常摄入肉类和油炸类食物的人群;
4、有肿瘤家族史、家族性息肉病史的人群;
5、有慢性结肠炎、肠息肉病史的人群;
6、长期便秘或慢性腹泻者,有大便习惯或性状改变症状的人群。
结肠镜检查发现肠息肉时,应该及时予以内镜下切除,由此可阻止息肉癌变。肠息肉切除后,如果上述原因没有改变,仍会再生息肉,因此,肠息肉切除后应注意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因素,以减少肠息肉的复发。对于肠息肉的高危人群,还应定期复查肠镜,防止恶变的发生。
北京丰益肛肠医院专家提醒:患上肛肠疾病是不可长时间的将该病拖延的,有的肛肠疾病长时间的不治疗是会严重伤害患者身体健康的,长时间的不治疗还容易诱发其他多种肛肠类疾病集于一身的情况出现,这将会严重的伤害患者身体健康和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因此,在生活中若是发现自己有患上某种肛肠类疾病的一些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到专业的肛肠专科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医院位置:
北京市西三环丰益桥西100米
地铁:乘地铁10号线,泥洼站C口出,向东步行750米或马路对面乘车到丰益桥西下车即到
公交:349、395、459、678、845,到丰益桥西站下车;67、483、631,到丰益桥北站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