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是心肌缺氧和供氧暂时失去平衡的一组症状。
本病多见于男性,多见于40岁以上,常见诱因有疲劳、情绪激动、饱食、寒冷、雨天、急性循环衰竭等。
心肌缺血可由冠状动脉供血能力降低或不能满足心肌氧需求引起,或由冠状动脉供血减少引起。
其特点是阵发性胸部挤压疼痛,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辐射到心前区和左上肢。它经常发生在劳动或情绪兴奋时,每次发作3次~5分钟,可以每天一次,也可以每天几次,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消失。
心绞痛可分为稳定性心绞痛和不稳定性心绞痛
稳定性心绞痛可分为劳动型和非劳动型。
劳动心绞痛在日常活动中没有症状。当你爬楼梯、上坡、拿重物、走很远的路时,很容易诱发。非劳动心绞痛可分为情绪兴奋型和卧位型。
严重的非劳动性心绞痛也会影响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大便等。
稳定性心绞痛的主要原因是该心绞痛斑块相对稳定,不易破裂,不易形成血栓形成,不易导致心肌梗死。
与稳定性心绞痛相比,对应的是不稳定性心绞痛,休息时会发生,活动、运动、疲劳后更明显、更严重。
这种心绞痛很危险,因为斑块容易破裂,形成血栓形成和心肌梗死。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很容易突然死亡。
然而,稳定性心绞痛和不稳定性心绞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稳定性心绞痛得不到正规治疗,就会进展加重,发展成劳动恶化型心绞痛。
简单来说,走500米会导致心绞痛,现在走30米会导致心绞痛;原来五楼会导致心绞痛,现在三楼会导致心绞痛。
这是劳动恶化型心绞痛,说明病情正在恶化,应根据不稳定性心绞痛及时治疗。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心绞痛的治疗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一、基础治疗
心绞痛的基本治疗是健康生活和控制三高,因为不健康的生活和三高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狭窄,导致心绞痛。
因此,心绞痛患者应戒烟戒酒,控制体重,健康饮食,避免熬夜,在稳定期间加强体育锻炼,定期检测和控制三高。
另外,还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具体可分为发作时治疗、缓解期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来说,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是通过药物有效地控制病情,但具体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来考虑。
1、治疗发作时
紧急治疗心绞痛时,立即休息,舌下含硝酸甘油或快速救心丸,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组织灌注,缓解心绞痛症状,一般5-10分钟。
2、治疗缓解期
除硝酸酯类药物外,还应配合缓解期治疗β-肾上腺素阻断药,钙通道阻断药。
当病情严重时,应进一步到正规医院进行冠状动脉CT或冠状动脉造影。如果发现心脏血管狭窄严重,一般超过75%,应介入支架治疗。
3、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在软管检查的基础上,选择球囊、支架等血管介入治疗方法扩大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其中冠状动脉腔成形术常见,该手术结合冠心病患者的支架治疗,成功率高,长期生存率高。
4、外科治疗
手术治疗是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利用移植血管在主动脉和梗阻冠状动脉远端建立血管通路,恢复冠状动脉远端缺血心肌狭窄或梗阻的血液供应,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
综上所述,在充分相信医学的同时,要合理闭嘴,勤快迈腿,积极合理治疗,尽量减少心绞痛突然死亡的风险,拒绝心肌梗死敲门。
传播科普知识,呼吁全民关注健康!想了解更多健康知识,记得留言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