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烫的食物确实存在致癌风险,主要与食管黏膜反复损伤及慢性炎症有关。世界卫生组织将超过65℃的热饮列为2A类致癌物,长期食用过烫食物可能增加食管癌风险。
温度超过65℃的食物或饮品会直接灼伤食管黏膜,造成局部充血水肿。偶尔烫伤可通过黏膜自我修复恢复,但长期反复刺激会导致黏膜细胞异常增生。高温破坏细胞DNA结构,诱发基因突变,同时慢性炎症环境会加速异常细胞增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部分地区食管癌高发与喜食烫食的饮食习惯显著相关。
部分特殊情况下烫食风险更高。患有胃食管反流病的人群,食管黏膜已存在炎症损伤,高温食物会加重病变。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酸分泌不足,常依赖高温食物促进消化,反而加剧黏膜损伤。先天性食管狭窄者因食物滞留时间延长,热损伤效应更明显。
日常饮食建议将食物放置至60℃以下食用,可用嘴唇测试温度。多选择温凉食材搭配,如豆腐、鸡蛋羹等缓冲高温刺激。烹饪时避免直接食用刚出锅的汤粥,可分装散热。食管癌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发现黏膜白斑或上皮内瘤变需及时干预。保持细嚼慢咽的进食习惯,减少黏膜机械性与热力复合损伤。
2025-06-26
2025-06-26
2025-06-26
2025-06-26
2025-06-26
2025-06-26
2025-06-26
2025-06-26
2025-06-26
2025-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