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壳表面出现疙瘩可能与母鸡生理异常、饲料营养失衡、环境应激、细菌感染或遗传因素有关。
母鸡输卵管炎症或激素分泌紊乱会导致蛋壳钙质沉积不均。常见于老龄母鸡或产蛋高峰期,表现为壳面粗糙凸起。治疗方法包括给母鸡补充维生素D3每日2000IU、注射黄体酮调节激素,严重时需用恩诺沙星10mg/kg体重控制输卵管感染。
钙磷比例失调低于4:1或锰元素不足影响壳腺功能。每吨饲料应添加碳酸钙35kg、磷酸氢钙12kg,锰元素建议达到60-100mg/kg。可投喂贝壳粉与骨粉混合物3:1比例,连续补充2周可见改善。
鸡舍温度超过30℃或氨气浓度高于20ppm时,母鸡会出现应激性蛋壳异常。需保持通风量每小时3立方米/只,安装水帘降温系统,突发高温时可添加0.1%维生素C至饮水。
沙门氏菌或大肠杆菌感染会导致蛋壳出现白色粉状疙瘩。种鸡群需定期检测,阳性个体隔离后用氟苯尼考20mg/kg治疗5天。鸡蛋表面可用0.1%过氧乙酸浸泡消毒3分钟。
部分蛋鸡品系存在壳腺发育缺陷基因,如海兰褐鸡的CALB1基因突变。这类鸡蛋应淘汰不作种用,养殖场引种时需查验系谱档案,选择无畸形蛋史的种鸡后代。
日常饲养中建议采用预混料保证营养均衡,饲料中添加2%紫花苜蓿草粉可提升蛋壳质量。鸡舍保持12-14小时光照周期,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不超过6只。发现异常蛋应立即隔离检测,连续出现3天以上需进行全群检疫。食用前将鸡蛋浸泡在50℃温水中2分钟,用软毛刷清洁表面后充分煮熟。
2024-10-05
2024-10-05
2024-10-05
2024-10-05
2024-10-05
2024-10-05
2024-10-05
2024-10-05
2024-10-05
2024-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