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AD补充周期需根据年龄阶段、缺乏程度及医生建议调整,一般婴幼儿预防性补充持续至3岁,成人缺乏症治疗周期为1-3个月。
出生后15天至3岁是维生素AD关键补充期,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不足,需每日补充维生素A1500-2000IU和维生素D400-800IU。早产儿或低体重儿需在医生指导下加倍剂量,夏季阳光充足时可酌情减量。
孕妇及乳母对维生素AD需求增加,建议从孕中期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A不超过3000IU,维生素D400-1000IU。哺乳期持续补充至断奶,可预防新生儿佝偻病和夜盲症。
确诊维生素A缺乏症夜盲、干眼症或维生素D缺乏骨软化、骨质疏松时,治疗剂量为维生素A5000-10000IU/日,维生素D2000-5000IU/日,连续1-3个月后复查血清水平调整方案。
慢性腹泻、肝胆疾病患者吸收障碍需长期小剂量补充,维生素A2000IU/日联合维生素D800IU/日。老年人骨质疏松防治建议持续补充维生素D800-2000IU/日,配合钙剂。
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30ng/ml、维生素A浓度正常后可减量维持。过量补充可能导致维生素A中毒头痛、肝损伤或维生素D中毒高钙血症,需每3-6个月监测生化指标。
日常饮食中动物肝脏、深海鱼、蛋黄富含维生素AD,配合每日30分钟日光浴可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长期补充期间避免同时服用含维生素A的复合制剂,儿童可选择滴剂型更易控制剂量,成人建议选择软胶囊剂型保证吸收率。运动方面建议进行负重训练增强维生素D的骨骼利用效率,补充期间定期检测血钙和肝肾功能。
2024-10-18
2024-10-18
2024-10-18
2024-10-18
2024-10-18
2024-10-18
2024-10-18
2024-10-18
2024-10-18
202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