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结石损伤的“直观信号”!
这类症状在肾结石患者中非常常见,却是容易被忽视或误判的警示信号。其根源在于结石并非静止在肾脏内,当身体活动(如走路、弯腰、跳跃)时,结石会在肾盂或肾盏内轻微滑动、碰撞,就像一颗小石子在柔软的黏膜上摩擦,很容易划伤肾盂或肾盏内壁的黏膜组织,导致黏膜下细小血管破裂出血。这些血液随尿液排出,便形成了血尿。
从表现来看,血尿分为“肉眼可见”和“肉眼不可见”两种情况。肉眼可见的血尿容易引起注意,尿液颜色会发生明显变化:可能是淡淡的粉红色,像在清水里滴了几滴稀释的红墨水;也可能是更明显的洗肉水色,就像家里炖肉前泡瘦肉的水,浑浊中带着淡红;严重些时还会呈现茶色,类似泡过红茶的颜色,这是因为出血量稍多,血液在尿液中停留时间较长,血红蛋白被氧化所致。比如有位喜欢跑步的年轻人,一次晨跑5公里后,发现晨尿颜色变成了洗肉水色,一开始以为是运动过量导致的“肌肉溶解”,去医院检查才知道,是肾脏里的结石在跑步时摩擦黏膜引发了血尿。
而更多时候,血尿是“隐形”的——肉眼完全看不出尿液颜色异常,就和平时的尿液一样清澈,但去医院做尿常规检查时,报告上会显示“潜血阳性”或“红细胞计数升高”,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镜下血尿”。比如一位办公室职员,平时没觉得腰部不适,单位体检时尿常规提示“潜血(++)”,进一步做肾脏B超才发现,右肾有一颗0.8厘米的结石,正是这颗结石在日常久坐后的轻微活动中,悄悄划伤了黏膜,导致了镜下血尿。
这类血尿还有个明显特点:常在剧烈运动、长途乘车颠簸后出现或加重。就像有人周末去爬了一次山,下山后发现尿色变深;或是有人坐了4小时长途汽车,颠簸一路后,排尿时看到尿液呈淡红色;还有运动员参加完马拉松比赛后,尿常规检查发现红细胞增多——这些都是因为剧烈运动或颠簸让结石与黏膜的摩擦更剧烈,原本轻微的划伤加重,出血量增加,从而让血尿更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