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石药物辅助:“对症选药”,“遵医嘱使用”!
药物并非观察等待的“必需项”,仅在结石排出困难、或存在溶解可能时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用药。
促排药物: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这类药物可松弛输尿管平滑肌(尤其是输尿管下段,此处是结石卡顿的高发部位),使输尿管内径拓宽1-2毫米,同时减少输尿管痉挛引发的疼痛。用法:通常每日1次,每次0.2毫克,服用周期2-4周(根据结石排出情况调整);注意事项:可能出现头晕、乏力(体位性低血压),服药期间起身需缓慢,避免剧烈运动。临床数据显示,服用坦索罗辛后,5-6毫米结石的排出率可从40%提升至65%,排出时间从平均21天缩短至14天。
溶解药物:针对尿酸结石(如碳酸氢钠、枸橼酸钾):这类药物可碱化尿液,使尿酸从“非溶解态”转化为“溶解态”(尿酸在pH=6.5时溶解度是pH=5.5时的10倍)。用法:碳酸氢钠每日3次,每次1克,需定期监测尿液pH(避免>7.0);枸橼酸钾口感更好,且可同时补充枸橼酸(抑制结晶),适合长期使用。注意:仅尿酸结石有效,钙性、感染性结石无效,需先通过结石成分分析确认类型。
镇痛药物:对症缓解(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若观察期间出现轻微疼痛(结石移动引发的输尿管刺激),可短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避免使用吗啡类强效镇痛药(可能掩盖梗阻加重的症状),且疼痛缓解后需及时复查,排除结石卡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