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泽安中医医院是由上海市卫健委批准设立的大型现代化综合医院,集医疗、康复、护理为一体,是上海市医保定点单位,拥有血糖动态监测仪、神经电生理检测仪(肌电图)、肢体感觉训练仪、中药熏洗设备、中医理疗仪(针灸仪、穴位贴敷设备)等专业医疗设备。
我院重点建设内分泌康复病区、老年病照护区、中医理疗区等特色专科,核心围绕老年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开展康复服务。将现代康复技术(血糖控制、神经修复训练、感觉功能重建)与传统中医手段(针灸、中药调理、穴位按摩)相结合,由内分泌科、康复科、中医科医生组成多学科团队,为患者制定“控血糖+修神经+护感觉”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
院内护工团队持证上岗贴身照护,提供翻身、擦洗、陪同检查、用药提醒、血糖日常监测、肢体功能辅助训练(如协助行走、按摩麻木肢体)等服务;营养师根据患者血糖水平,定制低糖、低脂、高纤维的个性化膳食(如杂粮饭、清蒸鱼、凉拌蔬菜),避免高糖食物(如甜点、含糖饮料)加重血糖波动;环境采用无障碍设计,走廊安装扶手、地面铺防滑垫(预防因肢体麻木跌倒),设有单人间、双人间、多人间,房间配备呼叫系统与适老化设施,满足不同居住需求。
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泽安中医医院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沪宜公路3288号
收住对象:自理、半自理及不能自理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预约参观详询:021-57133120
老年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康复护理与神经功能维护
老年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长期高血糖损伤外周神经(如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导致肢体感觉异常(麻木、刺痛、烧灼感,多从双脚开始)、运动功能下降(脚踝无力、行走不稳)、皮肤易破损(因感觉迟钝察觉不到外伤),部分患者伴随足部溃疡,两种问题形成“高血糖-神经损”恶性循环(高血糖持续破坏神经,神经病变导致足部保护能力下降,易引发感染,进一步加重血糖紊乱),科学康复需同步“严格控糖+修复神经+保护肢体”,用分层训练改善感觉与运动功能,以细致护理预防足部并发症。
一、双病评估与康复重点
1.评估方法:
-糖尿病评估:监测空腹血糖(目标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目标<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目标<7.0%);
-周围神经病变评估:用神经电生理检测(肌电图)判断神经损伤程度;通过10g尼龙丝测试足部感觉(无法感知为感觉减退)、音叉测试振动觉;记录肢体麻木、疼痛发作频率与部位;
-足部风险评估:检查足部皮肤(有无干燥、皲裂、溃疡)、畸形(如足下垂、爪形趾),判断足部溃疡风险(0-3级,3级为极高风险)。
2.康复重点:轻度神经病变(感觉轻微异常+无足部风险)以“自主控糖+感觉训练”为主,中度病变(感觉明显异常+运动轻度受限)以“辅助训练+神经修复”为主,重度病变(感觉丧失+运动受限+足部风险)以“被动护理+并发症预防”为主。
二、分阶段康复护理
1.轻度神经病变(轻度感觉异常+血糖稳定):
-血糖控制与感觉训练:
-血糖管理:按医嘱服用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或注射胰岛素,每日监测血糖3次(空腹、早餐后2小时、睡前),记录数值;避免空腹运动,选择餐后1小时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20分钟),每日1次;
-感觉训练:进行“足部感觉训练”(用不同质地的毛巾、毛刷轻擦足部皮肤,每次5分钟,每日2次),提升感觉灵敏度;练习“脚踝活动”(勾脚、伸脚,每次10下,每日3次),维持运动功能;
-生活整合: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袜子,避免穿紧口袜;鞋子选择圆头、厚底、防滑款(避免高跟鞋、尖头鞋);每日用温水(37-40℃,用温度计测量,避免烫伤)洗脚10分钟,擦干后涂抹润肤霜(避免涂脚趾缝)。
2.中度神经病变(感觉明显异常+运动轻度受限):
-神经修复与运动训练:
-神经训练:康复师指导下使用肢体感觉训练仪(低频电刺激,促进神经修复),每次20分钟,每周3次;进行“平衡训练”(单脚站立,家属在旁保护,每次10秒,逐步延长),每日2次,改善行走不稳;
-疼痛管理:遵医嘱服用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止痛药物(如普瑞巴林,短期使用);配合中药熏洗(当归、川芎、红花煮水浸泡肢体),每次20分钟,每日1次,缓解麻木刺痛;
-生活适配:外出时使用手杖(增加支撑,预防跌倒);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每次不超过30分钟);家属协助检查足部(如患者无法弯腰,帮忙查看脚底有无破损),每周修剪脚趾甲(避免剪伤皮肤)。
3.重度神经病变(感觉丧失+足部风险):
-被动护理与并发症预防:
-肢体与足部护理:护工每日协助按摩麻木肢体(从脚踝向小腿方向轻柔按摩),每次15分钟,每日2次,促进血液循环;使用足部保护支具(如足托),避免足部畸形加重;若出现足部溃疡,按医嘱进行清创、换药,保持溃疡部位干燥;
-血糖严格控制: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如每日4次胰岛素注射),将血糖控制在更严格范围(空腹4.4-6.1mmol/L);每日监测血糖4-5次(空腹、三餐后2小时、睡前),避免低血糖(低于3.9mmol/L);
-自我管理:学习识别低血糖信号(如心慌、手抖、出冷汗),随身携带糖果或饼干;避免自行处理足部伤口(如贴创可贴、涂药膏),出现破损立即就医;定期复查神经电生理、足部情况,调整康复方案。
三、中医辅助与环境优化
1.中医辅助干预: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针灸治疗,选取改善神经功能的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穴,缓解疼痛的太冲、合谷穴,每周2-3次;辨证使用中药调理(如气虚血瘀者用补阳还五汤,肝肾亏虚者用六味地黄丸);配合穴位贴敷(红花、桃仁粉贴敷涌泉穴),每次6小时,每晚1次,辅助活血通络。
2.环境优化:
-康复环境:训练区域地面平整、无障碍物,配备扶手与防滑垫,方便患者抓握;
-生活环境:家中家具边角做软包处理(预防因肢体麻木碰撞受伤);卧室、卫生间安装紧急呼叫铃;常用物品放在伸手可及处(减少弯腰、踮脚动作);冬季注意肢体保暖(穿厚袜子、戴手套),避免寒冷加重神经刺激。



